一条鱼,大关从广东运输到北京,键点中途不换水、南海只是全国打氧气,不仅活下来,遍地还很鲜美可口?来自佛山南海的开花何氏水产做到了,公司研发的养鱼经“半休眠、可追溯”水产品冷链运输技术,立足能让活鱼处于“半休眠”状态,大关实现活鱼运输3000公里存活率达99%。键点每天近4000箱“睡着”的南海新鲜活鱼从佛山南海出发,一路向北“游”往北京、全国沈阳、遍地济南、兰州等地餐桌。
何氏水产物流暂养加工车间
实现“南鱼北运”产业化发展,是佛山南海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平台,推动南海水产技艺“走出去”的缩影。产业园于2022年获批建设,以淡水鱼为主导产业。两年来,借助这一国家级平台,南海集约各类资源,以工业化思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产业帮扶、养殖技术、科研推广三大发力点,将南海水产技艺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
佛山市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立足产业帮扶:推广“南海九江经验”
助力多地可持续发展
“在帮扶致富的道路上,工作没有终点,我将致力让南海九江经验惠及更多乡村。”回望七年帮扶路,潘健章颇有感触。作为广东澳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澳益农业”)董事长,他从2014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带着九江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经验,探索“致富带头人培育跟着产业培育走”的“双培”帮扶新路子。
他提到的“九江经验”,指的是淡水鱼养殖技术。以对口帮扶的广西上林县为试点,潘健章以全国领先的南海水产养殖技术和完善产业链的优势,带动当地4家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到上林县投资建场,创建了当地首个高值渔养殖示范孵化基地,通过扶智与扶志相结合的方式,为上林县培育致富带头人416人,成就了业内津津乐道的“上林模式”。
潘健章与养殖户研究鱼苗驯化技术和规模生产技术
潘健章之所以大力推广水产养殖项目,与南海悠久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历史和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密切相关。据悉,产业园每年生产淡水鱼苗约2000亿尾,畅销全国超20个城市,是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全国最大的淡水鱼苗繁育中心和珠三角淡水鱼苗重要集散地。同时,在产业园的建设带动下,从鱼苗孵化、养殖技术,到市场销售的布局,南海水产产业链发展愈发完善。
为提升南海水产业的带动性、惠及面,产业园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实施村企协同共促致富联结示范项目,园区龙头企业与经济薄弱村对接带动,实现与13633户农户、家庭农场等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依托园区创新的联农惠农机制,我希望能为帮扶地区带去更多的‘乡村振兴鱼’。”潘健章还表示,通过联动南海企业,将南海水产养殖经验、销售渠道对外输出,把培训、培育和经营结合起来,在帮扶地区培育出符合当地需求的水产帮扶产业。接下来,他将把南海淡水鱼养殖技术通过产业帮扶全面推广到全国各地。
立足养殖技术:推行“工厂化养殖”
全国超20个省市运用推广
“工厂化养殖”是潘健章首要推广的淡水鱼养殖技术。在“上林模式”养殖基础上,潘健章集合科技研发团队与养殖专家团队不断进行试验探索,成功研发零排放循环水养殖技术,并开始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技术密集型转换。他给当地养殖户算了一笔“技术账”,“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1亩(约667平方米)的工厂养殖产值相当于50亩(约33333平方米)的水面养殖产值。”
产业园积极推动“工厂化养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园区内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等高效养殖技术及模式,建成高质量水产养殖基地20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并输出到全国20多个省市。优质的养殖环境也保障了丰厚的养殖成果,数据显示,园区淡水鱼养殖面积10.92万亩,产量超19万吨,渔业产值超40亿元,加州鲈、黄骨鱼、桂花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卓记水产工厂化种苗培育基地工作人员观察鱼苗情况
作为产业园辖内企业,澳益农业率先推广工厂化养殖技术。早在2022年,澳益农业把工厂化养殖技术带到了清远临江村等地。公司团队在深入调研后,选择以桂花鱼养殖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切口,在临江村建立工厂化养殖基地,并在当地对养殖户进行技能培训,成功培育出十余名产业工人,随后在村内落户4条生产线,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合作和产销对接,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广南海水产技艺,澳益农业将鳜鱼工厂化养殖技术带到了江西新余、井冈山,湖南武冈,贵州黎平以及河北涞水等地,在技术的带动下,养出的鳜鱼每斤所花费成本比传统养殖降低了7块钱,为当地的鳜鱼养殖户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空间。最新数据显示,澳益农业通过在各地进行水产养殖技术输出,共产生效益近1.4亿元。
立足科研推广:研发培育新品种
带动水产养殖户增产增收
时值八月,鲈鳢鲜美。新荣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傅伟东在投喂大口黑鲈“加得丰1号”鱼苗,鱼跃争食场面活泼又生动。身为“鱼二代”的他深知种业是水产的“芯片”。他谈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加得丰1号’与其它大口黑鲈品种相比,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提高,每亩可增产400-750千克,并在湖南、湖北、江苏等多地推广养殖,累积养殖面积已超5万亩。”
“得益于产业园的种业推广,让企业的杂交鳢‘雄鳢1号’更快‘走出去’。”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百容水产”)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园区种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百容水产联合珠江水产研究所等5家单位培育了国家新品种“雄鳢1号”,具有生产快、饲料系数低等特点,并于今年7月作为新品种被引进辽宁省丹东市。据悉,鱼苗引进量达3万尾,预计到10月末,鱼苗可生长至250g/尾以上,预计到明年3月可生长至上市规格,亩利润增加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助力养殖户增收致富。
百容水产工厂化育苗车间
说到南海水产优良品种,不得不提到产业园所培育的品种“优鲈1号”,据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优鲈1号”的生长速度要比普通加州鲈快17.8%-25.3%,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目前在全国的养殖覆盖率达50%以上。产业园持续推动该品种“走出去”,先后推广至浙江、江苏、四川、湖北、天津、河南、山东等地。同样作为园区推广的优良品种,“雄鳢1号”在百容乌鳢良种场升级改造项目中不断提升保种能力。据百容水产技术人员介绍,企业通过建设现代化乌鳢育种车间,可实现乌鳢鱼苗产能提升1000 万尾,带动农户增收 1000 万元。
产业园为优良品种发展带来新机。产业园发布“种业+”发展规划,建设淡水鱼种质资源库、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数智渔业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制定淡水鱼标准141项,从种业源头到养殖技术,为推动淡水鱼全产业链升级蓄力储能。目前,园区培育有鱼苗繁育经营主体137个,其中省市级以上水产良种场9个,认定为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1家、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1家。在品种选育上,有雄鳢1号、优鲈1号、长珠杂交鳜等国家审定优质品种3个,以及准备公布的黄颡鱼新品种。
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淡水鱼平台
“在园区精准的冷链物流配置助力下,企业将更多的‘淡水优品’送往全国大市场。”同样是园区内“南鱼北运”另一张名片的广东鱼兴港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表示。该企业主要开展水产养殖、活鱼流通、鱼柳鱼片及其他水产品加工服务,并依托园区冷链物流体系,一车次配送的活鱼量可达到20000斤,为北京大洋路海鲜批发市场、上海江阳水产市场近1000家经销商送上来自南海的一口口“淡水鲜”。
南海区万亩连片养殖鱼塘
撰文:黄俊杰
来源:南方农村报
矿卡作为生产力工具,耐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台车的生命周期价值。过去,电动矿卡常被质疑能否在恶劣的工况下实现大幅超越设计寿命稳定运行。博雷顿BRT145E增程电动矿卡问世,正在打破这一顾虑。凭借长寿命 ...
韶关山珍直播周启动!多位网红达人打CALL_南方+_南方plus为助力韶关百千万工程,推动曲江特色农产品出圈,5月7日,由韶关市商务局、韶关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韶关市曲江区农业农村局、韶关市农业电商分会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9月底,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公布3批次缺陷产品召回信息。受缺陷调查影响,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自9月下旬至12月下旬期间,福建莆田佳通纸制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
康明斯宣布其可使用甲醇燃料的船用发动机获得挪威船级社原则性认证海上“大风车”,“船”奇故事多大“芯”闻!康明斯K38助力40米运维船畅行海上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省区农业科技特派员联动,精准服务从化典型村_南方+_南方plus2024年1月31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千名农技特派员精准对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暨百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建设 ...
荔枝恋 |“仙品荔”征文优秀获奖作品⑤_南方+_南方plus点击图片查看专题↑编者按:盛夏时节,万果竞秀,尤以荔枝为最。然万千荔枝之中,总有一颗,念念在心,那便是“仙品荔”。为持续打响遂溪乌塘“仙品荔 ...